⊙  中國視聽網 > 行業(yè)新聞 > 數(shù)字告示 > 視聽信息 > iPad炒熱觸控應用技術 觸控技術大量導入應用設計

iPad炒熱觸控應用技術 觸控技術大量導入應用設計

中國視聽網資訊 更新時間:2010-10-9 11:31:49  編輯:如秋  [ ]     手機訪問

  蘋果Apple iPad的推出,繼iPhone引發(fā)的觸控熱潮后,又掀起消費性電子產品一波整合觸控操作的潮流,雖然觸控技術已推出許多年,相關應用同時早已趨向成熟,但商品化的動作在Apple iPad推出前多數(shù)仍采行電阻式單點觸控低成本解決方案為主,對中/大屏幕的多點觸控應用,市場較少有如iPad般進行高度整合。

  而Apple iPad雖然也屬于高價的智能型行動電話的延伸平臺,但其攣生產品iPhone/iPod Touch,亦采用相同的觸控技術設計,豐富有趣的操控體驗,已證明其擴展觸控應用的更多可能性。觀察Apple iPad的成功經驗可以發(fā)現(xiàn),就消費性電子產品而言,將操作者的繁復操控、應用動作,轉換成更為直觀、簡便、且可易于記憶反覆操作執(zhí)行的體驗。

  觸控屏幕整合 使用者界面設計再升級

  消費性電子產品,在使用者界面(User interface)設計方面,在開發(fā)階段可能需同時考量用戶的視覺、觸覺,使用者界面在設計階段的概念,除將建構重心擺在建構幾個關鍵感官(視、聽、觸覺)的彼此互動與滿足真實環(huán)境體驗的效果,而最重要的是,還要考量使用者需求與消費性電子產品處理效率與系統(tǒng)負荷的運作極限。

  傳統(tǒng)的設計方式,常見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MP3或是行動電話,音量調整功能多半采獨立按鍵設計,用戶可能需透過按鍵進行控制后,再利用樣本檔案試聽、體驗,若操作條件改由觸控式屏幕搭配操作效果則大幅改觀,操作者透過視覺化音量滑桿觸按拉移,滿足觸覺、視覺甚至是搭配聽覺完成操作應用。

  觸控技術的整合設計中,也嘗試透過屏幕顯示訊息滿足虛擬視覺鍵盤、音量旋鈕、功能開關、操作滑桿。。.等應用模式,進而取代實體按鍵、滾輪或是滑桿。。.等硬件開關、按鍵設計,整合更繁復的單擊(Click)和滾動(Scroll)操作特性,即觸控屏幕的整合優(yōu)勢。即便觸控技術最早可追溯到70年代,但觸控技術被大量應用,也是在近年才逐漸呈現(xiàn)一波市場需求高峰,不只是觸控技術推陳出新,連同硬件、零組件、解決方案都與觸控技術息息相關。

  目前發(fā)展中或相對成熟的觸控技術,已有超過10余種以上,但成功導入應用且大量投產的技術類別,僅有最成熟的電阻式觸控,與近年熱門的表面電容式(Surface Capacitive Touch Panel;SCT)技術、投射電容式(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PCT)、聲波感應、光學、紅外線式、電磁感應。。.等觸控技術。

  電阻式觸控面板改善元件表現(xiàn) 技術優(yōu)勢不輸電容式產品

  電阻式觸控技術因結構相對較單純,面板元件具備大量生產優(yōu)勢,至今在市占率與成本表現(xiàn)具備相對優(yōu)勢,而表面電容因先前受限專利限制,成本也比較高,其市占率仍比不上電阻式觸控技術。近年表面電容式觸控技術逐漸有部份專利限制相繼釋出,光學玻璃的處理技術進展快速,量產與制作成本方面有機會與電阻式一較高下,而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因可實踐熱門的多點觸控(Multi-Touch)應用,市場關注度度較高,吸引許多業(yè)者參與投入研發(fā)與生產。

  但觸控面板的直覺體驗,透過視覺即會產生明顯差距,因為面板的光學表現(xiàn)很明顯會左/右的視覺觀感,而一般電阻式觸控面板,因結構多采ITO方式架構,面板的透光率相較電容式觸控面板呈現(xiàn)較差的顯示效果,以一般電阻式觸控面板觀察,A級的產品可以達到超過80%(film/glass)的透光率,但若今天比較的是電容式觸控面板,這類面板的透光水平至少都有接近90%(film/glass)透光率的表現(xiàn)。

  即便電阻式的透光率因結構而受限,實際上電阻式觸控面板在透光率的改善已有大幅改善!例如,電阻式觸控面板的結構,以往光學與耐用度可能會較電容式觸控產品遜色,但經過材料、制程改善,及新結構整合面板觸控偵測機制,內部采ITO PET材料,并整合奈米碳管(Nano Carbon Tube)和導電多分子(Conductive Polymer)新概念,讓電阻式觸控面板在可視性與耐用度表現(xiàn)亦可相對提升。

  成熟的單點觸控技術 適合小尺寸屏幕應用

  早期單點觸控屏幕大量應用于POS(Point Of Sale)服務器或是工廠自動化管理的系統(tǒng)中央控制面板的設計應用中,而單點觸控屏幕的應用功能,其發(fā)展也是逐漸由簡化不斷朝繁復設計,而最早期的產品大多僅能支持最簡單的操控,例如,單指觸按控屏幕的一點,實現(xiàn)模擬鼠標的操控反應,操作過程亦無法感測額外的觸點。

  而在比較低階或早期的ATM或Kiosk公用信息站應用,多采取以非觸控屏幕再搭配屏幕周邊的實體按鍵整合,為簡易型的觸控解決方案,在整合視覺和觸覺的人機界面設計要求中,亦能達到觸控操控機制達到的基本操作效能。

  單點觸控并非在多點觸控應用日趨熱門后、就顯得毫無應用價值,以單點觸控的操作機制來說,不管是采電阻式屏幕,或是電容式觸控技術,甚或直接搭配機械按鈕實現(xiàn)使用者界面,其簡化操作的效用都已經被充分發(fā)揮,現(xiàn)在常見的手機、遙控器、計算機、家電、微波爐都大量整合單鍵觸控設計,以簡化設備的操控復雜度,或大量減少實體按鍵設置,進而達到簡化操作與延長裝置操作壽命之目的,因此,單點觸控仍是相當具有市場價值的成熟技術。

  多點觸控技術 辨識多元觸按識別方式

  目前用量仍相當大的電阻式觸控技術(單點式)與單點觸控屏幕設計,也有其應用整合限制,例如,觸控動作的觸發(fā)機制,是由屏幕本身的實體被動性動作所觸發(fā),經長時間反覆使用,容易讓觸控面板出現(xiàn)局部觸按元件老化,甚至造成誤動作。這個現(xiàn)象尤其會發(fā)生在界面較固定的操作應用模式環(huán)境,多數(shù)人都會點按的區(qū)塊,若采電阻式單點觸控這類單點觸控式屏幕,這些位置的觸按區(qū)塊就容易出現(xiàn)觸按反應不良現(xiàn)象,甚至誤動作產生。

  至于僅支持單點觸控的電阻式觸控屏幕,也必須面對零件的正常耗損與零組件老化。。.等問題,性能的差異尤其會隨使用場合的溫度、濕度環(huán)境特性而會有加劇、加速老化的現(xiàn)象,其次是單點式觸控技術的電阻觸控技術,若僅支持單點觸控感應,這代表用戶每次只能采用單一只手指頭在屏幕特定區(qū)塊進行簡單的動作操作,這讓使用者與計算機間的溝通邏輯會因此趨向過于簡化,自然無法衍生更繁復操控要求。

  觀察Apple iPad的整合概念,其在中尺寸屏幕畫面中,可利用多指動作進行系統(tǒng)指令操作,例如檢視圖片的放大、縮小,或針對電子書瀏覽過程進行翻頁、加入書簽與放大/縮小等操作,或在軟件虛擬鍵盤上頻繁輸入文字,或操作如實體鍵盤的組合鍵輸入。而這類多點觸控的整合案例,并非Apple iPad所專用,而多觸點的設計實踐方式不見得僅能透過電容式觸控技術才能實作,觀察現(xiàn)有的多點觸控解決方案,甚至電阻式、光學式都已有相當成熟的多點觸控偵測解決方案推出。

  在實際的量產產品中,現(xiàn)在已經有相當多的多點觸控設計產品,亦有設計觀念前衛(wèi)的消費性電子業(yè)者紛紛導入多點觸控設計,例如,Android平臺的智能型手機/MID、Blackberry智能型手機,甚至hp touchsmart個人計算機與蘋果的MacBook筆記型計算機系列產品,都能看得到這類多點觸控的操作概念設計。

  呼應務實應用設計 觸控技術并非越多觸點越好

  觸控技術乍聽之下,似乎是偵測點越多越好?而讓視覺感受與觸覺操作呈現(xiàn)一致體驗,似乎也是顯得相當簡單設計?其實,實際上建構觸控操控的人機界面平臺,所要考量的重點并非追逐元件的極致,而是整合操控后的實用性與實際上機的正向操控體驗,例如,觸點越多雖然代表一定程度的可讓系統(tǒng)理解操控者操作意圖的一項指標,但實際上當觸點信息過多,系統(tǒng)本身也要花費運算效能處理各觸點的彼此關系與對應反饋操作,當觸點回饋資料超過系統(tǒng)負荷而造成反饋的系統(tǒng)對應操作出現(xiàn)延遲,這就失去整合觸控人機界面的目的。

  觸控的操控模式,可讓用戶直接透過手指與操作系統(tǒng)、應用程序進行溝通/互動,操控的關鍵均掌握在用戶的手指頭,而觸控并不見得要成為唯一的操作模式,消費性電子產品仍可視產品架構規(guī)劃設置外接鼠標或是TouchPad觸控板,甚至設置輔助性的實體按鍵/鍵盤,而在實際的操作方面,多點觸控的多觸點追蹤偵測,可精密檢視手指觸點的手勢動作,這時若搭配系統(tǒng)預設的手勢動作而應對對應系統(tǒng)執(zhí)行指令,那透過獨特動作或手勢的觸控屏幕操控邏輯,也可更進一步強化觸控操控人性化操作的目的。

  整合觸控設計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最直接的效益就是設備的構型、占用空間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縮減的效益,尤其是行動裝置產品,因為產品表面可設置實體按鍵的空間相當有限,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大屏幕」趨勢使然,讓設備可設置按鍵的空間相對更小了,反而可以透過屏幕虛擬的觸按按鍵,創(chuàng)造無限多個虛擬開關與對應功能。

  為了達到視覺、觸覺的一致性體驗,其實在大量觸點與運算效能要取得相當程度的平衡度,而目前在觸控面板傳回的多觸點觸發(fā)原始資料,大多可透過利用SoC整合的觸控IC,預先在元件端就將多觸點偵測感應可能發(fā)生的誤動作、不正常雜訊、非理性的的觸按信息事先篩選,讓系統(tǒng)端取得的動態(tài)觸點資料更為精準,甚至可避免耗用系統(tǒng)資源輔助計算,也可藉此讓操作反饋效益更能達到觸控人機界面系統(tǒng)架構所期待的即時觸按操控體驗。

更多相關:  AV集成

文章來源:OFweek電子工程網


資訊搜索

聲明:本站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本站的文章請注明“來源:中國視聽網”。

網友評論

數(shù)字告示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產品導航

今日焦點

新品快訊

  1. 1iPad炒熱觸控應用技術 觸控技術大量導入應用
  2. 22010年中國投影網國慶節(jié)專題報道
  3. 32016年中尺寸觸控面板出貨將高達1.2億片
  4. 4花旗:LED 下半年需求疲弱 市場轉向中國
  5. 5觸屏讓數(shù)字標牌更高效
  6. 6AKG新WMS45無線系列 高品質與新功能結合
  7. 72011年數(shù)字標牌的六大展望
  8. 8觸控這么好,韓國不想搞?
  9. 9大廠加速 觸控面板產業(yè)面臨洗牌
  10. 10德彩光電總經理首次集體拜訪歐洲客戶
  1. 1英特爾方之熙:嵌入式特性是產業(yè)合作
  2. 2英特爾楊敘:數(shù)字標牌嵌入式市場以中國為主
  3. 3專訪北京艾威盛科技總經理唐季竹女士
  4. 4陳企凱:傳統(tǒng)的LED顯示屏有很多新發(fā)展方向
  5. 5專訪深圳市安立信電子銷售總監(jiān)盧奇
  6. 6三星:觸摸屏將成為數(shù)字標牌的重要技術
  7. 7敦泰胡正大:觸控屏與LCD顯示屏的結合指日可
  8. 8英特爾方之熙:三網融合正是嵌入式切入市場
  9. 9專訪丁逸偉:Bose暫不介入音響后裝市場
  10. 10安美:酒店數(shù)字標牌的領航者
  1. 1數(shù)碼全能王 迷你便攜音箱最愛甲盾Z2
  2. 2JVC FX67—音形色俱佳的入耳式耳機
  3. 3朝思暮想!神州天樂TL-M2114音箱評測
  4. 4時尚新勢力 現(xiàn)代F-208音箱評測
  5. 5刀鋒戰(zhàn)士!神州天樂TL-M2116音箱獨家評測
  6. 62.1多媒體有源音箱 唯歌E3003評測
  7. 7閃極自帶HDMI高亮微型投影儀L-P160全國首測
  8. 8華陽CE6628新皇冠專車專用機實測
  9. 9時尚舒適兼?zhèn)涞亩鷻C—JVC F240
  10. 10最佳時尚選擇 不見不散LV220微型音箱評測
  1. 1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水磨溝區(qū)分局視頻會議系統(tǒng)
  2. 2閬中中學多媒體投影教學系統(tǒng)招標
  3. 3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江門分公司投
  4. 4吉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投影機、數(shù)字展臺等
  5. 5克拉瑪依市迎賓館監(jiān)控系統(tǒng)采購
  6. 6甘肅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視頻會議系統(tǒng)政府
  7. 7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網絡交通流控制屏幕顯
  8. 8盱眙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投影機等采購
  9. 9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投影儀采購
  10. 10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投影儀投
  1. 1IQBoard電子白板助宏碁投影機分銷巡展會
  2. 2三星商用大屏打造云南曲靖電廠監(jiān)控系統(tǒng)工程
  3. 3三菱DLP顯示墻應用于峨眉山數(shù)字中心
  4. 4珠海香洲區(qū)七屆人大常委會32次會議裝備雷蒙
  5. 5銳取錄播產品應用于香港信誠證券公司
  6. 6俄國500多家西藥連鎖店部署數(shù)字標牌網絡
  7. 7土耳其三大購物商場部署數(shù)字標牌解決方案
  8. 8加拿大Hydro One電網集團安裝數(shù)字標牌網絡
  9. 9澳大利亞Accor賓館啟用室內數(shù)字標牌系統(tǒng)
  10. 10愛普生EB-G5300工程投影機用于天津科技館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視聽資訊 | 本站動態(tài) | 關于中國視聽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視聽3G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中國視聽網 | 視聽網 | 視聽產品報價 國際域名:http://115759.cn
版權所有 1999 中國視聽網 郵箱:av-china@3v.cn 電話:+86-755-33019199(十八線) 傳真:+86-755-33010311
深圳網絡警
察報警平臺
公共信息安
全網絡監(jiān)察
經營性網站
備案信息
不良信息
舉報中心
中國文明網
傳播文明